Skip to content
Free delivery for purchases over HK$1000
Free delivery for purchases over HK$1000
合作社:農耕社會中不能欠缺的角色

合作社:農耕社會中不能欠缺的角色

我們早前探討過,在布爾岡Bourgogne酒區不同的角色,例如酒莊和酒商的分別,以及至今仍然多見的佃耕制度。今次,我們來看看合作社cooperative,在農耕社會中,合作社是農民聯合起來生產和經營的一種經營模式,在酒區裡,農民就是葡萄種植戶。

農耕合作社通常有一個很清晰的定位,就是在地生產,在地銷售。他們就地取材,原材料很少外求的,更不會從國外進口加工,所以是很地道的生產;至於銷售,單一零售點往往佔整體營收一半以上,是「廠家直銷」的原型。

在法國,各類型的農耕合作社分佈各大區和省份,總數介乎二千至三千間。法國人習慣長假期短周末都往所住城市或省份區外走走度假,其一節目就是到訪各地的名物店,這些名物店,不少就是農耕合作社,設於看似不見人煙的偏遠地區,但總有訪客登門,因為訪客們都知道,這些店都有貨真價實的保證。
農耕合作社的其中一個重要的產品分類就是葡萄酒。《法國葡萄酒評論》La Revue du Vin de France有文章提到過,現時法國各地酒區共有約580家大小不一的酒農合作社,當中有巨頭,例如是成立於1972年的香檳合作社Le Centre Vinicole de la Champagne,合作葡萄種植戶約五千,年產量達到1100萬瓶,合作社以品牌Nicolas Feuillatte推廣銷售。

布爾岡酒協BIVB列出了布爾岡酒區內24家合作社的資料,大部份集中在南布爾岡的桑恩與羅亞爾省Saône-et-Loire,有16家,多在馬貢大區Mâconnais;北面的約納省Yonne有五家,包括位於夏布里Chablis很知名的La Chablisienne。

雖然在布爾岡,自家種植,自行釀酒的小酒莊是主流,但基於眾多不同原因,初期的資金投入巨大,以及對技術的掌握等等,不少葡萄種植者均只耕不釀;在葡萄收成後,這些種植戶的葡萄有多個出路,一是賣給酒商套現,亦可以提供給酒商釀酒,通常是跟其他同區的葡萄混釀後收回瓶裝酒,亦可以將之交給合作社造酒,成為了合作社的社員,一份子。

現代的合作社始於後根瘤蚜蟲患的恢復期,根瘤蚜蟲患phylloxera於19世紀中後期發生,先是毁了整個歐洲的葡萄酒業,後來葡萄酒業鳳凰浴火重生,後根瘤蚜蟲患的恢復期就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之時。位於阿爾薩斯Alsace漂亮酒鄉Ribeauvillé的合作社Cave de Ribeauvillé於1895年成立,是為法國最早的現代酒區合作社,其成立之初結合44個葡萄種植戶。

許多布爾岡酒的愛好者都知道此區名莊的發展經歷,不少先是葡萄種植戶,原本將葡萄賣給酒商,後來自行釀酒,裝瓶銷售,那是一步一腳印,慢慢建立起來的事業。假如這是一個理想的發展模式,那麼為何不是所有葡萄種植戶都採用呢?

我們看布爾岡酒區在根芽瘤蟲患後的百多年發展,最先決定自行釀酒,裝瓶銷售者,大都是在著名產區的種植者,其中的原因,可能就是這些地區的葡萄質素有口碑,有價有市,酒農要積累資源比較容易,相反,比較邊沿的產區,在經濟發展落後,農村人口淨流出的年代,要生存可能已是一個期盼,想在孤立無援下的現實中成立酒莊談何容易。

酒莊的成立初期投入匪少,別的不說,單是重新設計一個酒窖工作間,或稱車間,已經不是一樁小事,那個年代,發酵槽都多是水泥造的,除非推倒重來,否則發酵槽一建成起來幾乎就是永久之物,還要投資陳釀木桶,瓶子、標籤、木塞等等,就是釀好裝瓶完備了,也要銷售行政,課稅安排,繁雜工作似乎沒完沒了。

在農耕社會,農戶聯合起來,整合資源建造設施,顧請專人去營運日常事務,自己則專注農耕部份,就成為了合作社。下星期,我們會以合作夥伴Cave de Bissey的例子,去看看酒農合作社的架構和營運,以及為何合作社的酒款普遍都有價廉物美的優點。

Previous article 貼地氣的小型合作社:Cave de Bissey
Next article 布爾岡的佃耕制度Le métay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