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 10% off your first purchase! Code: 1STORDER
純粹化一地的風土
歐洲舊世界不少葡萄酒區都蘊含豐富歷史,但在歷史的背景下,在傳承與改變之間,也不是千百年如一日的,在葡萄行段內外,人們都可能找到制度上的新規定,又或實踐上的新嘗試,經年累月,漸漸地改變著一地的面貌。
包容不同葡萄品種的法國酒Vin de France
制度上的改變,有一部份其實又是以維持一地的傳統為目標,純粹化一地的風土特色;另一方面,可能就是應對環境挑戰,又或兼容科學發展而作出的調整。
在個人層面,法國也有一些酒莊主,在所在地區種著原產地命名保護產區AOP制度下不被認可的葡萄品種,以卑微的法國酒Vin de France身份推出市場而取得驕人成績,此等例子不少見;今年夏天,更有波爾多大名莊「花莊」Château Lafleur名下的六家酒莊宣佈退出所屬產區和波爾多產區,意味著酒莊可以在包括在葡萄選種上獲得更大的自由度。
混種葡萄:種內跨種兩不同
此外,近年亦有酒莊栽種一些在法國經過核准的混種葡萄le cepage hybride,並以之釀酒。
說到混種葡萄,大家要清楚的起碼就有兩種概念。首先是所謂同種之間混合不同品種而出現的新品種,例如我們常說,莎當妮Chardonnay和阿里哥特Aligoté都是黑皮諾Pinot Noir和白高維斯Gouais Blanc的後裔,因為後兩者,作為父母輩都是泛稱歐亞種Vitis vinifera的品種,又或者我們熟悉的釀酒用葡萄品種,這一類的新品種,稱為種內混種,可以如莎當妮和阿里哥特般自然產生的,又或可以如南非的Pinotage一樣,人為培育出來的,自然又好,人為也罷,其實都很普遍。

南非的Pinotage,是以黑皮諾和仙索Cinsault雜交,人為培育出來的品種。
另一個概念,是將歐亞種的一個品種,跟美洲或亞洲的一個品種透過人工培植的方式獲得的新品種,這些可以稱為跨種混種。目前,經法國國家農業食品與環境研究院INRAE認可的跨種葡萄就有12個,但得到認可,就不等同於可以在任何原產地命名保護產區內種植和釀酒,如果要採用一個原產地命名保護產區AOP的身份,還得再要符合法國原產地名稱及品質管理局INAO對個別受保護產區的有關規定要求,諸如種植密度、成熟程度和可用比例等等。至於放棄使用原產地命名保護產區的話,那就大致不受制約了。
種內混種和跨種混種各有優點
種內混種葡萄的優點,往往是跟風味、產量和成長周期有關的,而跨種混種的品種,科學家和農業學家似乎更重視新品種的抗疫能力,理論上,新跨種品種的出現,而又經過一段時間而沒被淘汰者,都會有諸如較佳的抗病抗菌能力,可以讓經營者減少維護田園投入的優點,包括可以少使用農藥和其他制劑的維護工作。
至今,跨種類的葡萄品種,在法國仍僅算是九牛一毛,根據法國主流媒體France 24引述相關組織的統計,這類品種在法國酒區的種植面積約為三千公頃,相對於約80萬公頃的葡萄田園總數,佔比不足0.4個百分點。
在布爾岡,我們在上星期談到聖布里Saint-Bris產區時,就說傳統上布爾岡產區對來自區外的葡萄品種十分警愓,所以,如果說法國對擁抱新葡萄品種是帶有保守傾向的話,那麼布爾岡可能是這個保守勢力中的核心,非但跨種的概念可能引起持份者的錯愕,種內混種的新品種在區內都很少聽聞。
究其原因,不是說布爾岡就不用應對環境的挑戰,反之,極端天氣對區內葡萄酒業者帶來了不便和混亂,也不是說業者並不擁抱科學發展,而是業者更傾向維持一地傳統為目標,情願極化、純粹化一地的風土特色,再游說官方通過制定某種地域命名保護認可。
以阿里哥特釀造白酒的AOP布司虹Bouzeron
上次提到的聖布里如是,另一被視為布爾岡另類村莊級產區的布司虹Bouzeron都一樣。
布爾岡酒區目前共有84個原產地命名保護產區AOP,或一直沿用之稱AOC,乃法國酒區之最多者,其中,夾於頂級園Grand Cru和大區級Régionale中的村莊Village級產區,總計就有44個。
在這44個村莊級產區中,很大部份都是黑皮諾和莎當妮所共用,紅白酒都可以釀造,也有僅供黑皮諾紅酒,或莎當妮白酒的產區。當中有兩個另類,就是以蘇維濃Sauvignon釀造白酒的聖布里,另一就是以阿里哥特葡萄釀造白酒的布司虹。

Maison Chanzy的基地設於布司虹Bouzeron,在村內擁有約12公頃田園,全部種植阿里哥特,當中包括獨佔園Clos de la Fortune。(Photo: Maison Chanzy)
於1997年取得原產地命名保護產區的專屬身份
布司虹取得屬於本身的原產地命名保護產區AOC身份的經歷,跟聖布里有點相似,都是本來未被官方肯定,再經過維權者數十載不懈的努力,先是換來一個指定域地布司虹酒VDQS的身份,稱為布司虹布爾岡阿里哥特Bourgogne Aligoté Bouzeron,再過了一點歲月,在1997年,終於迎來了那個原產地命名保護產區AOC的專屬身份。
布司虹是一個很細小的產區,約五、六十公頃的耕地面積,只及同屬夏隆內丘子分區美居希Mercurey產區的十分之一,至今,按布爾岡葡萄酒協會BIVB的資料,在此從事葡萄種植的戶數是二十多個,以此為據地的酒莊只有四家。
Aligoté doré Vs Aligoté verte
然而,細小產區的質量,無阻村內幾代人的努力爭取。他們先是找來了記載布司虹酒早負盛名的文獻,也在文章中找到了有識之士對阿里哥特葡萄品種的記載和描述,又堅稱在該地種植的阿里哥特有點特別,稱之為Aligoté doré,金黃阿里哥特,帶有偏薄金黃色的果皮,自然糖份也略高,有別於在布爾岡其他地方,他們稱之為Aligoté verte,青綠阿里哥特的品種。
近年,布司虹酒農發起在村內古老的田園間收集健康的植株去育苗,以求將擁有優良基因的品種留存下來並推而廣之。同時,釀造布司虹的酒莊也在靜起革命,趨勢是將田園地塊分開去釀造布司虹酒,就如在其他知名的白酒名鄉,酒莊都會為不同地塊的莎當妮去獨立釀造一樣,以期盡顯一地的風土特色。

Maison Chanzy 以往將Les Clous,La Tournellez,以及Les Cordères三個田園的葡萄混釀,近年,釀酒師選擇以個別地塊的葡萄單獨釀酒,以展現該地的風土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