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 10% off your first purchase! Code: 1STORDER
回顧布爾岡奇蒙五十年
五十年前的生活,至今可還留有痕跡?
法國的農耕社會,表面上可見的改變通常不會很大,在很多地區,依然是土地資源的最大使用者;到了上世紀70年代的時候,法國農業的變革大致已經完成,機械化和單一作物的耕種基本成型,之後,至多算是在細微處的改進罷了。
不過,在布爾岡和一些其他酒區,法國當局就推行了一個影響比較深遠的政策,至今仍有不錯的發展,那就是奇蒙Crémant氣泡酒的規範。
1975年布爾岡奇蒙正名問世
法國原產地名稱及品質管理局INAO於1975年10月17日頒令規範布爾岡奇蒙Crémant de Bourgogne 和羅亞爾奇蒙Crémant de Loire的生產,它們是法國首兩個以奇蒙為名而得到原產地命名保護AOC的氣泡酒產區。
今年是布爾岡奇蒙的五十周年紀念,在該區有一連串的慶祝活動,為期將達半年以上。業界組織布爾岡葡萄酒協會BIVB和不同的地方政府都鼓勵有奇蒙生產的酒莊安排一些活動以助推廣這個酒款。
跟《法國葡萄酒直送》合作已有四年的Domaine Bouhélier是主要生產奇蒙的酒莊,所以就份外認真,為這個布爾岡奇蒙五十周年慶特別推出了兩個特釀C.X.和XIV,又在早前於酒莊所在鄉村Chaumont-le-Bois舉行了一個小型展覽,旨在跟參加者分享布爾岡奇蒙的特色和釀造背景。

Cuvée XIV引證了布爾岡奇蒙的陳年潛力,橫陳長達14年,葡萄來自田園Les Vigneux,XIV倒轉來讀就是維村VIX,即此田園的所在地,亦標誌著這個有千年釀酒文化之地。

另一款為布爾岡奇蒙五十周年慶特別推出的Cuvée C.X. 2020,意思是Xceptionelle和Expérimentale,是Paul的一個嶄新嘗試,在釀酒過程中並無添加亞硫酸鹽。
以「傳統法」la méthode traditionelle釀造
Chaumont-le-Bois的所在區域是沙帝雍尼Châtillonnais,在當地較大的城鎮Châtillon-sur-Seine的博物館中,在本月較早時間就有一個關於布爾岡奇蒙的小型臨時展覽和品酒活動。
另邊廂,業界組織就以線上形式連線世界各地包括《法國葡萄酒直送》等的布爾岡進口商和推廣單位,提供最新資訊;來年春天,亦將會在烏莊古堡Clos de Vougeot舉行一個盛大的布爾岡奇蒙研討會。
至今,連同布爾岡和羅亞爾在內,法國共有八個奇蒙產區,另外六個產區分別是阿爾薩斯Alsace、波爾多Bordeaux、迪鎮Die、朱夏Jura、利穆Limoux和薩瓦Savoie。
法國的鄰邦盧森堡和比利時都有採用奇蒙為名釀造氣泡酒,各自有規範的標準。
按例,任何一區的奇蒙酒都要是以稱為「傳統法」la méthode traditionelle釀造的,即是氣泡形成的關鍵是樽內第二次發酵自然而成,不能使用其他方法促成氣泡產生;規例還訂明不少其他細節,諸如橫陳時間的最低要求,葡萄採收必為人手,相對於葡萄收成重量的最高葡萄汁液比重,二氧化硫和含糖的最高限制等等。

2025年10月布爾岡的秋意正濃,奇蒙生產者應邀到沙隆Chalon-sur-Saône參加試酒活動,向公眾推廣這個酒款。
八個法國奇蒙產區的規定,在大框架下是一致的,但當然,不同地區會按本身的環境和傳統,另外制定包括可用葡萄品種和佔比等的額外限制。其目的跟原產地命名保護的理念是一致的,那就是讓消費者按產區名稱就會知道一款酒的風格,從而知所選擇。
整體而言,法國奇蒙酒在近年的市場發展很不錯,按法國奇蒙生產商會估計,於2017年,八個產區之奇蒙酒生產,以750毫升瓶裝計年產量為6,200萬瓶,及至2024年,年產量就幾乎翻倍,達到1.145億瓶,奇蒙酒葡萄種植的耕地面積亦大幅增加。
當中,奇蒙酒的最大產區是阿爾薩斯,總產量幾近其餘七個產區之總和,次為羅亞爾和布爾岡兩個產區,後兩者接近一半生產出口,可見在國際市場的認受性頗高。
以上提到的都是法國奇蒙氣泡酒的背景資料,但究竟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當布爾岡和羅亞爾兩區先行,接著有阿爾薩斯奇蒙的時候,法國的社會和經濟發展又如何呢?
歌舞昇平之後的一段苦日子
了解法國近代史的人都會聽過所謂「輝煌三十年」les Trente Glorieuses的高速發展階段,這個由法國經濟學家Jean Fourastié所創的用語,具體是指二次大戰後,由1945至1975年的三十年間,法國社會和經濟的高速發展階段。
在這段期間,開始時戰後百廢待興,戴高樂政府加緊基建和工業的建設,加上農業改革,法國本土的經濟發展,至少及得上不少需要戰後重建的國家步伐。在那段時期,法國的生育率大增,對住屋的需求殷切,更出現了很輝煌的城市建設和摩登住屋,其中一個著名的例子,就是由建築大師,香港通常譯作柯比意的Le Corbusier所設計的「馬賽公寓」Unité d’Habitation。

居住單元Unité d'habitation是柯比意設計的一種現代住宅形式,其中最著名的就是1952年建成的第一個居住單元:馬賽公寓。
那邊廂,農業改革就可能是一把雙面刃,機械化和技術的進步,一方面可以釋放勞動力,讓鄉鎮人可以流向城市,加速城市的建設和工業生產,但另一方面,農耕社會的人口流失也不易補回,不少鄉間的人棄耕,也不利社會的整體生產。
其實,法國農耕地區的人口流失並不始於那個「輝煌三十年」的時期,上世紀的上半葉歐洲的政局不穩,加上19世紀末的根瘤蚜蟲患phylloxera就讓不少本來的酒區成了荒田,從事酒業者因而大幅減少。
就是在這個葡萄耕地荒廢,地區人口流失的背景下,法國政府在70年代石油危機讓世界經濟增長戛然而止的時候,推出了這個相信是蘊釀多時的奇蒙氣泡酒生產規範,某程度講,是為原本荒廢的耕地找來一條也許可行的出路。

Domaine Bouhélier 創辦人Sylvain早於1988年在沙帝雍尼區內重新種下了首批葡萄。(Photo: Domaine Bouhélier)
上文提到位於沙帝雍尼區的Bouhélier酒莊,其創辦人Sylvain就是在布爾岡奇蒙原產地命名保護制度在70年代確立後才在這個一度有密集葡萄種植的地區重新種植葡萄和投資設施造酒,規模需小,但無疑為土地資源注入一點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