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熱話:田園灌溉
高度都市化的香港,跟法國的農耕區有甚麼相同之處呢?其中一點,珍貴的水資源都不是一般商品,其價格都不是單純由市場供求去決定的,而是作為公共資源,任何群體都可以享用,但取用有度是一個共識。
雖然香港地處亞熱帶氣候,溫潤多雨,但都市化的發展,人口密度增加,也讓年均2400多毫米的自然降雨量早就不敷應用;法國的農耕區,地廣人稀,城市用水壓力不大,但各行各業對水資源應用的競爭也不小。
在加拿大奧肯那根谷Okanagan Valley的葡萄園設有噴灑式灌溉系統。
為保留風土特色,很多舊世界的酒區都不容許人工灌溉。法國各地的酒區,一般也不使用,但就不能一概而論,說是嚴禁。
在不同的產區,在不同的情況下,都可能會有一點通融,變通的做法,例如對幼苗的扶持,又或在「極端天氣」下葡萄種植者可以如何合法合理地安排灌溉等。
然而,法國人早於十八世紀時就創造了「官僚」la bureaucratie一詞,可不是浪得虛名的。在灌溉一環上,假如葡萄農認為有需要去進行灌溉,他們就得入紙申請,詳列因由,繼而文書往還,轄區內的官員實地考察……絕對不是打開水龍頭就能輕易解困的工作安排。
2019年到波爾多酒區去,那是一個相當炎熱和乾燥的年份,到訪酒莊的負責人就皺起眉,說葡萄的生長不好,但要申請到相關的豁免又非常不容易,又說,地方政府官員最後可能只容許對藤齡較淺的葡萄實施有限度灌溉,所以他們最終都沒有申請,通融的條款是有的,但至少在幾年前,實際的應用又不會多。
部分波爾多法定產區在特別炎熱和乾燥的年份可以向有關部門申請有限度灌溉。
波爾多的地理環境已經是由河道和出海口去塑造的,理論上受極端乾燥天氣的影響會比不少其他酒區低,而且地勢相對平坦,如有需要,灌溉物流的布置也會較為容易。
相反,南法的東西兩邊的普羅旺斯和歐西坦尼地區,都受地中海式氣候影響,夏季炎熱少雨,又是山區峽谷,一副乾旱的地貌形象。
在個別省份和地區,很早就有規定,在每年的五月份開始至收成期間不能灌溉,而不是全年禁止。
又於2023年,歐西坦尼地區再頒下法令,加入了豁免條款,回應了近年當地酒農要多面對極端乾燥天氣頻發等的挑戰。至今,有法國葡萄酒資訊網就估計,在朗格多克酒區,大約有百分之十五的葡萄園有到位的灌溉系統。
南法普羅旺斯夏季炎熱少雨,適宜耐旱植物如橄欖樹、薰衣草等的生長。
究竟法國酒區容不容許灌溉?
因地而異,絕對不是嚴禁,但又不至於說,酒莊田園的灌溉成了「公開的秘密」。
而且,法國的官僚也確保著葡萄種植不是一份優差,法令會列明可以使用灌溉系統的種類,水源和水量等。在許多酒區,壓根兒就沒有諸如水管或蓄水池之類的基礎設施。
在布爾岡酒區,灌溉是禁止的
為此,又查一查布爾岡酒區原產地命名保護AOC的法令原本,在查到的例子中,可見灌溉是禁止的,文字很簡單,也沒有豁免條款。布爾岡酒區的年均降雨量,按布爾岡酒協BIVB的數字,就是700毫米左右,不及本港的四分之一,但這個數字,在多個法國以至歐洲的酒區中,都算很滋潤的了。
學酒的朋友都會知道,葡萄對水量的要求不高,常道,葡萄都愛在乾旱貧瘠的土地生長,假如沒有葡萄,那麼許多南歐的產酒大區,所剩無幾的農作物可能只有橄欖和扁桃等少數幾項算是源自地中海而又耐旱的作物了。
極端氣候為酒區帶來挑戰
近二十多年,極端氣候的來襲是酒區人可以親身感受到的挑戰,上一個星期,我們看過布爾岡酒區類似「倒春寒」,前春暖後春寒的現象,嫩芽容易受到破壞,在近年多有發生;同樣,極端炎熱和乾燥的年份也多了,使得原本是乾燥的地區,特別是南法產區,酒農的壓力大增,加上國際媒體,葡萄酒專家摻和議論,使得灌溉派論者之言似乎更受重視。
極端炎熱和乾燥的年份近年在布爾岡也多了,但根據酒區原產地命名保護AOC的法令,灌溉是禁止的。
至於一派言論,又會否令原來的舊世界拋棄信條,廣泛地擁抱新世界的灌溉農作呢?實在也不見得,地方官僚固然是一個因素,最重要的還是淡水資源本來就是稀缺的,持份者可多著,不是由葡萄酒業說了算,那怕它是一個擁有兩千年歷史沉澱的產業。
香港和法國都視水資源為公共資源,世界上大部份政府在某程度上保證了,也保貼了民生之用;至於在資源稀缺的情況下,是否要持續補貼一個行業,而要犧牲別的界別呢?不言而喻。
恒常化的灌溉葡萄種植會對酒質和產量帶來甚麼影響,此點從未在歐洲大陸的酒區中作過嚴謹的學術性研究,更遑論是否會經得起市場的考驗了。
不人工灌溉或有限度灌溉終究是歐洲的酒區特色,我們這一部份的愛酒人,就是喜歡上天的賜與,再經葡萄巧匠,將一年的天氣陳釀熟成一下,入樽打包送來,讓我們打開那屬於當年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