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ree delivery for purchases over HK$1200
Free delivery for purchases over HK$1200
布爾岡式款待(二):體貼所需

布爾岡式款待(二):體貼所需

不少港人外遊,美食是一大節目,法國素有美食大國之譽,去當地旅遊的港人,對找點好吃的應該很有心得。Maison Lameloise餐廳是法國的美食殿堂之一,知飲愛吃而又到過布爾岡的港人,應該不少都曾光顧過。

位於布爾岡小城鎮莎厘Chagny的Lameloise,在法國甚有名望,如果它未能在一些甚麼世界五十大餐廳榜單的看官眼中佔一席位,只怪它成名太早,又不太招搖,沒有怎麼使勁營銷。
先說說莎厘是個甚麼樣的小城鎮吧。莎厘位於傳統布爾岡大區裡桑恩與羅亞爾Saône-et-Loire省的北面邊沿,往北再走過一點是金丘Côte d’Or省,距離夏山-夢夏雪Chassagne-Montrachet就只是三數分鐘的車程;它自然也是夏隆丘Côte Chalonnaise的北沿城鎮,南面就是浩怡Rully的產區,事實上,在莎厘鎮的南邊亦有少部份田園,歸入到浩怡的產區裡去。
人口約五千的莎厘,周中比較低調,沒甚麼事發生似的,但一到周日的上午,原本沉寂的小街道就會化身市集,突然間氣氛又會變得活躍,那是一周裡四、五小時的熱閙。

莎厘是法國舊國道N6的交通要塞,在收費高速公路A6於上世紀70年代建成之前,N6是連接巴黎與南法,另加意大利西北部大城市都靈和米蘭的主幹線,既是公務之路,也是假期之路,交通比較繁忙,因此就催生了這條昔日國道上的旅店和餐館,當中不少留至今天就是百年老店了。
Lameloise就是其中之一家,A6通車超過半個世紀,舊國道N6之稱早就不用,在這路段降格為省道D906之後,依然屹立不倒,以前這家餐廳想必多接待法國和歐陸的顧客,可現今它早就敞開懷抱,迎接著來自世界各地的老饕。
也許有部份吃貨對諸如米芝蓮等美食指南嗤之以鼻,而寧信網紅推介?美食指南固然有它們的限制和缺失,但不少指南還是制作比較認真和頗具影響力的。
Lameloise是布爾岡唯一的米芝蓮三星餐廳,在十多年前,它有另外兩家在N6舊國道上的三星餐廳同行,即位於莊瓦尼Joigny的La Côte Saint-Jacques和索略Saulieu的Le Relais Bernard Loiseau,只是後兩者在近年都被搣去一顆星。


位於N6舊國道旁的Le Relais Bernard Loiseau現在是米芝蓮兩星餐廳,旗下另一餐廳Loiseau des Vignes則位於博納Beaune,定位為小酒館Bistro。(Photo: Bernard Loiseau)

Lameloise在三同行中景觀和氣派可能最為有所不及。La Côte Saint-Jacques面向悠悠慢淌的約納河Yonne,景觀甚是開揚,水鳥在蘆葦叢中,靜待著牠們的佳餚;Le Relais Bernard Loiseau的佔地廣,外觀已是亮麗搶眼,任何過路旅客都能欣賞一番,但其很有格調的內園則是留給客人尊有的權利,那個設計,盡顯一個年代的口味和繁華。相比之下,Lameloise是何其低調?
然而,這家名店的貼心服務真是一絕,最近因布爾岡一行而再次光顧,就記一記這次的經歷吧!
不曉得Lameloise的位子總數有多少,寬敞的大廳可以輕鬆地容下多張小枱,但餐廳就很少在主廳中安排大枱。一行相互認識的人用餐,那管是何許人種,家風禮儀,兩杯落肚,豪情者很自然就暢所欲言,有說有笑,難免對其他食客帶來滋擾,這家餐廳的解決方法很簡單,要是食客訂位有七人以上的,通統會被安排到一個偏廳或小房間中,自成一枱,甚是體貼。



Lameloise的「大廳」Grand Salle 一般只招待六位或以下人數,七位或以上的一律會被安排到偏廳或獨立房間用餐。(Photo: Maison Lameloise)

在香港,這個安排,在一些餐館中就被視作「包廂房」,有最低消費要求。
Lameloise的做法都類似,多人訂位,午餐時段就不能選擇最便宜的固定午餐,現時是每位130歐,而要揀選另外三個餐選之一,現時分別是每位250的menu instant,285歐或335歐的menu dégustation,變相就多收一點包廂費。我們的經驗,就是揀選三套餐中之較低250歐者,假如中午十二時一刻入席,到離席時大約就要下午四時至四時半了,之前一次這樣做,就在疫情前一兩年,該次下午沒節目,也就沒甚麼關係了。
不過今次不同,在下午三時約好《法國葡萄酒直送》的合作酒莊,位於捷菲Givry的Besson酒莊Xavier和Guillemette夫妻倆。雖然捷菲距離餐廳就只是15至20分鐘的車程,但就實在沒能在餐桌上花上那麼長的時間。訂位時說出約會需要,故未能點多道菜的套餐,餐廳負責人知道是舊客戶訂枱,就通融一次,欣然答應訂座需要。
用餐當天,接待女士帶領一行人到一個靠近廚房的小偏廳去,她跟大家寒喧一下,說明白我們餐後有約會,到達偏廳時,餐桌每個餐位上都已附上當天午餐的餐單。回想十年八年以前,這個較便宜的午餐,其頭盤和主菜都是二選一,同香港的兩位吃貨朋友來,他們就各自選一款,吃到中途交換來吃,很典型部份中國人食西餐的習慣。如今,沒得選,就接近「廚師發辦」,只是餐單都預早寫好了。
各人就坐,面熟的侍應柏德烈Patrick面帶笑容向各人問好,之後就逐一解釋這個餐單上的四道菜式。要是個別人士對其中菜式有甚麼忌憚怎麼辦?今次就有一個實例,一位同行朋友戒吃牛,那道牛仔肉主菜就不能上,跟柏德烈解釋一下,他就往廚房一會,轉頭就說廚師可以為她做一度乳鴿的菜式。事後知道,這個改變要求未有增收費用。
這時正上前後兩輪都不在餐牌上顯示出來的開胃小點amuse-bouche,柏德烈又向各人介紹各小點的用料和制法。

這個精緻的小食是開胃小點amuse-bouche之一,創意、味道和賣相可媲美正式頭盤。

多次光顧過Lameloise的朋友,一定覺得柏德烈面熟,今次問他,他就告知各人,自己16歲開始就在此餐廳工作,至今已有42年了,說罷,他往偏廳的侍餐位走去,但旋即回過頭來,說知道我們餐後有約,此時此刻,有盡在不言中之感,今天菜與菜之間的停頓,也許就會短小一點。十多年前就見他,那時的他專業、禮貌,有齊頂級餐廳的侍應典型,如今他當然多添了一點白髮,但覺他更從容、和藹、健談,這些年月,他應該「圈粉」無數。

Patrick Manière是Maison Lameloise的老臣子,於1983年入職,至今已為餐廳服務超過42年。(Photo: Maison Lameloise)
此餐的幾道菜式,無需個別致評,都是創意與味道並存,讓味蕾跳躍的喜悅,更要讚美的是餐廳中包括廚師等各人的協調,令到一頓餐連兩瓶餐酒可以在兩個半小時內完成,快而不急,讓各人可以在餐後依時應約。
沒有在菜單中出現,但伴隨主菜上檯的一個「驚喜」是這道小牛胸腺le ris de veau,外脆內軟,多吃會有點膩,這個份量剛好。
Lameloise餐廳沒有一些百年老店的自負和刻板,反而認真對待顧客的需要,適度通融遷就,也許這就是讓它屹立不倒的原因?知飲愛吃的港人,未曾往訪的話,下次遊布爾岡時,不妨去試試,重訪的話,就趁柏德烈未退休時,向他問句好吧!
Next article 萬頃良田黑皮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