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 10% off your first purchase! Code: 1STORDER

一文都讀不懂的布爾岡酒酒標
歐洲舊世界的多數酒區,都要跟隨歐盟的相關標籤法,在酒標上提供一定的資料,好讓消費者知所選擇。此等資料,在不同的成員國中大同小異,只要對一地的文字有起碼的認識,一理通,百理明。
至於不同酒區的業者,喜歡在酒標上如何表達創意是本身的自由。有些酒區較多漫畫化、卡通化的設計,也許帶點幽默或嘲諷,都沒所謂,葡萄酒的世界是廣闊和包容的;有個別酒莊就每年委託知名藝術家或名人設計酒標圖案,酒標本身就已是藝術品的一種;有的又只會在特別值得紀念的年份出個特別版酒標,偶一為之;又有酒莊負責人不吝嗇也不客氣,沉醉於表達自我藝術造詣的境界中。
Domaine Bertagna希望在其Bourgogne Chardonnay Les Croix Blanches 酒瓶上表現藝術與葡萄酒之間的關係,每年都會在酒標上展示一位藝術家的作品,2019年份的酒標上印有Nathalie Razavet的畫作”La Vouge”,布爾岡的一條小河。
布爾岡酒區的酒標,是相對保守的,不幽默沒嘲諷。在千禧年以前,酒標的字體變化甚至不多,某個形式的哥德式字體是主流,兼附酒莊的酒徽emblem,顯得老成持重,印象刻板,但那是一個年代的歷史,現在,很古典的酒標設計已非主流了。
後來,酒莊發展去到必經的一個階段,酒莊迎來新主人,可能是家庭傳承,也可能是易手,說是破舊立新又好,表明心志也罷,很多時新主都想改一改酒標設計,翻過新篇。
《法國葡萄酒直送》的合作酒莊Domaine Pillot最近由Romain和Simon兩兄弟接手後酒標設計也略為修改了,新酒標 (左) 比之前父子掌舵時那款 (右) 較為簡潔。
只是有謂萬變不離其宗,布爾岡酒的酒標,同法國其他酒區,乃至歐盟成員國的酒區,其實是一脈相通的,按規定需要寫有一些關於該瓶酒的基本資料,如生產國家、生產者名稱和簡單地址、酒精度、容量大小等,如果適用,還可以標明產區、年份和葡萄酒級別等等。
跟一部份飲酒人的預期可能稍有不同的是,歐盟酒標法沒有指明要寫出葡萄品種,多列出來無妨,但就不是法定要求。
布爾岡酒莊可按個人喜好,在酒標上列出葡萄品種,但這不是法定要求。
剛接觸布爾岡酒的人,其實對上述的資料應該都不會太在意,許多人說看不明布爾岡酒的酒標,一定不是說,看不明生產國家、酒精度或容量大小等資料,而是搞不明白,酒莊、酒莊所在地、法定產區、田園地塊和布爾岡酒三級制度下的分級。再看看酒價,就更可能讓新接觸此區酒者不解。
酒莊是最能反映一瓶酒認受性的一個因素
酒莊是一個籠統的說法,在法國,起碼會有酒莊和酒商之分,有人會說這是一個牌子。這個酒莊又好,酒商牌子又好,說到底,就是最能反映一瓶酒認受性的一個因素。因此,一些很知名的布爾岡酒莊,那怕是推出看似最卑微的大區級Régionale酒,也可以動輒索價逾千元,再看來自同村另一酒莊的售價,那管就是一級田Premier Cru或特級園Grand Cru,價格也未必如此高昂。
一瓶Arnaud Ente的大區酒Bourgogne Aligoté市場平均價逾二千元。(Photo: Noble Rot Bar)
然而,醉客應該知道的是,我們常說的酒價,是指市場價格。有時,一些供應量特別少的酒款,經國際酒評家或地區網紅炒作一下,一瓶難求之下,酒價立即飛升。
新手入門,一時未能夠分辨得出酒莊、產區和酒莊所在地的分別也在所難免。相關酒標法列明細項資料的要求,但就沒具體要求字體形式和大小,所以,當多數布爾岡酒莊願意將產區字體印得比較大和明顯時,有的酒莊又偏要將自己名號印得大一點,當大多數酒莊採用工整一點的字體去列出產地時,某些酒莊又會用美術字體為之,而且條例也沒規定酒標的上下左右,那個區域應當是甚麼資料。
特級園Grand Cru不帶村名的慣例
還好的是,在布爾岡酒區分級制度下,屬於特級園Grand Cru和一級田Premier Cru的酒,相關字眼一定會出現,所以理解此區分級制度的人,就會知道一瓶酒的葡萄是來自那個級別的田園地塊。這區亦另有慣例,特級園不帶村名,香貝丹特級園Chambertin Grand Cru就是,不會在另一行列寫出謝菲-香貝丹Gevrey-Chambertin的。
Chambertin Clos de Bèze是位於謝菲-香貝丹Gevrey-Chambertin的特級園, 但你不會見到村名在田園名之上。(Photo: Les Folies Bachiques)
一級田Premier Cru的名字跟在村名後
反之,一級田的名字,一定會跟在某個村名Premier Cru或1er Cru後寫出來,例如Gevrey-Chambertin 1er Cru Les Cazetiers,田園名字可以使用同一或不同顏色,字體細小一半。
一級田的名字" “Les Cazetiers” 必定會跟在村名謝菲-香貝丹Gevrey-Chambertin,以及1er Cru 或Premier Cru之後。(Photo: Gobindjut Singh Dhaliwal)
少部分法定保護產區也可以是一個酒莊
布爾岡全區的84個法定命名保護產區AOP,細分為33個特級園、44個村級和七個大區級,記得下來的話,當然就不會弄錯酒莊和產區之別,因為酒莊名字很少會同產區混淆,它們多數是同那一個造酒家庭或個人有關的,少數的例外是個別歷史性酒莊,例如羅曼尼-康蒂Romanée-Conti是特級園,本身是一個法定保護產區,而大名莊Domaine de la Romanée-Conti,簡稱DRC,就是一個酒莊,另多舉一例,波瑪Pommard是產區,而波瑪堡Château de Pommard就是酒莊,亦即生產商。
大名鼎鼎的羅曼尼-康蒂Romanée-Conti特級園,既是一個法定保護產區,亦是酒莊Domaine de la Romanée-Conti的名字。(Photo: Wang Gang)
必須列出生產商所在地
另一重要的資料是生產商所在地,按例必須列出,例如跟《法國葡萄酒直送》合作多年的Philippe Naddef,酒莊所在地是菲珊Fixin,他們家的釀酒設施全都在該地,但他們的田園遍及附近三條鄉村:菲珊、謝菲-香貝丹和瑪珊妮Marsannay,所以他們可以採用自家種植的葡萄釀造一系列不同酒款。
Domaine Philippe Naddef的所在地是菲珊Fixin,按例必須在酒標上列出,見酒莊名字下方。 (Photo: Domaine Philippe Naddef)
規模較大的酒莊擁有較多田產,又大多分散於各地,所以酒款系列會更廣。現在布爾岡有一個將傳統酒莊名字酒商化或品牌化的趨勢,兼當酒商的角色,亦即在自身莊園外搜購原材料造酒,那可以是葡萄、原酒或已經熟成的酒。
因此,愛酒人眼皮下的酒究竟是甚麼來歷,誰人釀造的,有時也不好說。然而,有說魔鬼在細節,學會看酒標細字的飲酒人,就會更加清楚一瓶酒的來源了。
酒標細字暗藏業內密碼,下次再來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