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ree delivery for purchases over HK$1000
Free delivery for purchases over HK$1000
談酒標(二):見証20世紀初的酒標設計

談酒標(二):見証20世紀初的酒標設計

據Domaine Rossignol-Février現任莊主Frédéric表示,其酒標設計已有一個世紀歷史了。這又有甚麼淵源呢?原來Frédéric的曾祖父輩於上世紀20年代決定裝瓶賣酒,是旺尼村首批自行入瓶銷售的酒莊之一,酒標就是當時的設計,沿用至今。

較為資深的布爾岡愛好者都會知道,侯仙諾Rossignol是旺尼的大族,發展至今很多酒莊都是同宗,Rossignol-Février之初就可追溯至1774年,我們中國的清乾隆時期,當時拿玻侖一世還是一位垂髫稚子。

旺尼和玻瑪Pommard是相連的兩條酒村,前者的村中心在山腰上,後者地勢較低,不少酒莊在兩地和附近的鄉村如博納Beaune和莫素Meursault等都有田園,而Rossignol-Février在旺尼擁有酒莊較多的田園,次為玻瑪。

說回酒莊的酒標,除了設計古典之外,不同村酒的酒標上也印有不同的標語,例如在旺尼的幾款酒上,就有AUX PIEDS DE N.D. DES VIGNES, J’AI GRANDI MURI ET VIEILLI,N.D.是Notre Dame聖母之略,所以中文就應該是「在葡萄聖母的腳下,我得以成熟和年長」;而在玻瑪的酒標上,就是AUX PIEDS DE CETTE CROIX, J’AI GRANDI MURI ET VIEILLI,「在這個十字架的腳下,我得以成熟和年長」。現代人都要永遠年青,那個年代的人卻似乎不怕老。

在歐洲不少酒區,都會有諸如十字架和不同神衹等的石碑,或答謝神恩,或作邊界標識,布爾岡酒區跟教團關係千絲萬縷,莊園中的石碑自然不會少。這些石碑大多會有文字記載,簡單解釋了豎碑的原因,以及是由誰出資捐贈等資料,但布爾岡酒區歷史悠久,許多石碑經過歷代歲月洗禮,又或以古文寫成,很多時都不好認了。

關於酒標上那兩句法文提到的聖母和十字架,雖然其確實位置不詳,但幾乎可以肯定是兩條酒鄉中的重要標誌。至於那個在腳下成長的「我」,字面就是本人,但也可以是酒莊,就是指葡萄莊園,也是合理推測。

上世紀20年代,當酒莊決定自行入瓶售賣出品時,正值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經濟百廢待興,政治波譎雲詭的時候,那時法國的傳統農耕區又面臨比較嚴重的人口流失問題,致市場委縮,莊園荒廢,一個酒莊的存亡也就不好說了。

知道了這樣的一個時代背景,便知道那時的人為甚麼不怕老,「我得以成熟和年長」更似是一個祝願,期望得到神靈眷顧,讓他們留守家鄉的一群,除有望溫飽,也終有出人頭地的一日。

Previous article 博納丘紅酒名村(一):玻瑪